其他
服务也能当“拳头产品”?新质生产力需要它做到
2.5万亿元!
3月18日,深圳召开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产业融合、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特色化成为今后深圳服务业发展的亮眼关键词,为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重要支撑。根据《深圳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深圳服务业增加值将突破2.5万亿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77%,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具备巨大的挖掘潜能。
连续两年蝉联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全国城市“双第一”的“工业第一城”发力服务业,与产业升级的需求结合固然紧密,却也受一个重要因素影响——服务业组建形成自己的标准化范式,作为现代产业中独立价值链的趋势愈加明显。
1
PART.ONE
/ 服务业,正加速融合 /
Service Trade in Fusion
深圳作为“工业第一城”,其出色的制造业成绩单指向两个显著的经济特色:一是产业链丰富、创新氛围友好的先天优势,二是强悍的服务能力。2019-2023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量1263.75亿元,年均增长5.7%,高于GDP五年年均增速(5.2%)0.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保持在六成以上;2023年,深圳服务业增加值达21566.38亿元,增长5.6%,占GDP比重62.3%,对GDP贡献率为59.3%,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
称服务业为拉动深圳增长的重要引擎,丝毫不为过。
服务意识、服务能力等等显著表征,即便在消费端也可以轻易体现:飞行出租车、无人机“空投”外卖、让新能源车无压力出行的补能体系,以及“找人办事”的极度便捷,毫无疑问是最“深圳”的特色。
高度发达的基建水准和人文关怀的背后,是服务业繁荣的“外溢”。产业层面对深圳服务“高水准”的感触,则更为深刻。目前掀起“巨浪”的新能源汽车以及人工智能,均在深圳实现了短期内落地。
人工智能领域是深圳服务赋能新兴产业的典型案例,除一系列政策让利、融资提速、产业园招商之类的常规服务,2024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深圳公布的城市AI+场景应用已达41个,今年还将新增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场景应用10个。不断“上马”人工智能的场景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巨额市场,同时服务业也在全力“收编”人工智能的前沿成果,进一步投入到市政、交通、环卫等提升C端生活体验的新场景中。
从更贴近产业的区域政策和成就上,不难看出服务业厚积薄发、生长态势旺盛的现状。“首善之区”福田公布了《福田区202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报告》,披露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为4221.49亿元,此外发布21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措施,迭代升级“1+9+N”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持续推进“万名干部助企行”“我帮企业找市场”等直接关系产业生存的服务举措。全区“三大新引擎”全面发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建设稳步推进,将继续巩固福田区科创、金融、时尚三大产业的优势地位。聚焦到“服务企业”的垂直位面上,福田成为全市唯一获评“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的城区,出台全市首个法律服务业全生态产业支持政策,实现物业空间甲乙级写字楼空置率保持全市最低等等成绩。
园区服务作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落地场景,“硬件”和“软件”往往需要两手抓、且两手都要硬,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和产业生态建设,对建设高水平专业化集群化产业园区促进作用显著。园区“上新”速度、智能化、绿色化、专业化水平的迅速拔高,也是服务业正在树立范式、加速融合渗透进入各行各业的重要特征。去年12月下旬,湾区智造总部大厦、“湾区芯谷”数字科技园区先后在华强科创广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启动,标志着福田以服务业为支点,面向都市型先进制造业高地又迈出了一大步。
2
PART.TWO
/ “新质生产力”
提出刚性要求 /
New Productive
Forces' Requirement
据统计,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服务业贡献了全球生产总值的65%,提供了超50%的就业岗位。服务业无论是作为价值生产的形式,还是作为已经形成雏形的一种商品集合,都充分说明其发展的成熟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绝对界限,似乎已经逐渐模糊不清。2023年下半年,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为产业下一步增长指明了方向。“创新”毫无疑问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但孵化“创新”是个体系化的过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针对于如何开展,相关工作,工信部解读,将从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需要重点注意的是,同属第三产业的信息产业,既带着产业自身的价值属性,也带着服务属性,加入了“升级工业化”的宏图伟业之中。深圳作为“工业第一城”,很早就提出了服务型制造、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与工业融合,推动制造端向产业链前端延伸、向产业链后端拓展。
这是因为,“创新”本身是技术发展必然的结果,时下的“落地创新”却必须仰赖服务能力。“创新”产生市场价值的过程,需要政策、资本、科研资源、人才等一系列因素构建的孵化土壤,这片土壤是否肥沃,需要的养料正是服务能力。且服务能力从科技创新中“取经”也是向现代服务业迈进的必要手段,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这两项快速在深圳扎根的新质生产力可以看出,新质生产力的价值链无比绵长,其催生的技术成果也容易反哺现代服务业生长,诸如光伏、储能、机器视觉等等技术并不单纯服务于上述两个领域本身,而是大范围应用入政务、环保、民生等服务领域。
新质生产力,与现代服务业正在逐渐形成共生关系,当科技创新普遍进入新质生产力的孵化阶段,服务业的节奏也需要与之匹配,现代服务业的崛起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刚性要求。
3
PART.THREE
/ 深化“深圳服务”
箭在弦上 /
Shenzhen-sevice in Progress
自此不难看出,深圳的现代服务业除了吸纳创新成果、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之外,也肩负着品牌化、标准化、模式创新的重要任务。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金融业、文化产业在即将掀起的服务业“现代化产业革命”中也无法袖手旁观,金融科技创新、传媒技术创新、时尚创新等都将成为“深圳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价值链整合和产业促进能力。
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亟需现代服务业推动;另一方面,来自全球的合作机遇也“等不起”:2023年,美国苹果公司大湾区研发中心项目、西门子能源中心创新中心项目、美国星巴克中国创新科技中心落户福田,荷兰壳牌、德国巴斯夫创迈思、西门子能源公司先进制造项目等也纷纷涌入深圳,“深圳服务”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服务业以“现代化”的姿态崛起,其加速发展趋势已初步显现。目前,其重心既在于融合创新,又在于梳理范式。今后的现代化服务业,必将以独立价值链的形态呈现,“xx服务”既可能是地方发展的方法论,成为国际合作中的优质产品、区域竞争中的加分项亦无不可。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新能源借势“汽车”打响新质生产力第一枪☞ 时尚企业组团“出海”,让世界看到东方美☞ “五大行动”放大招,揭示“二次创业”关键